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备课及教学能力,2月27日下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梁文灿带领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团队,赴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集体备课会现场
聚焦机制创新共探教学协同
本次交流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常态化集体备课模式为核心。李丽娜副院长对通识教育学院团队的到访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与成效。她指出,通过“共研教材、共享资源、共磨案例”的模式,思政课教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显著提升,并期待未来与通识教育学院深化跨学科合作,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探索更多实践路径。
专题说课示范理论实践交融
备课会以“教师代表核心章节专题说课+全体教师困惑交流+课程负责人总结归纳”为主要形式。马克思主义学院韦石龙老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主题,结合历史脉络、经典文献与影视片段,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的历史逻辑与实践价值。其教学设计以问题为链条,将庞杂内容精准提炼,实现课时高效利用。卢兵连老师聚焦“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分享三种课堂导入法,将“为什么改”“如何改”“改的意义”三大问题串联课堂,解析历史必然性与经验启示。其“问题链导学”模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随后,课程其他教师根据说课章节,存在困惑,备课困难点进行交流、讨论,课程负责人进行总结凝练。


教师代表说课示范
互鉴共研凝共识协同育人启新程
研讨环节中,双方围绕“集体备课机制优化”“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梁文灿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规范化备课机制为通识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启发了思维,希望未来两院能够在“课程思政案例库共建”“跨学科联合教研”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协同育人,共同培育教学成果。
梁文灿副院长(左)、李丽娜副院长(右)讲话
此次跨院交流是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实践。接下来,通识教育学院将通过建立跨学院常态化教研机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优势互补,形成“互学共进、协同创新”的育人生态,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图、文/彭懿琳,审核/梁文灿、刘亲荣)